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师资情况:本专业具有一支数量稳定、学缘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校内外师资合计85人。其中,校内固定师资47人,外籍师资8人,企业师资30人。校内师资中,具有“江西省骨干教师”称号2人,高级职称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22人。另外,本专业具有软件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有63人。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专业特色:自2002年成立以来,软件工程专业始终坚持建设江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目的,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积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支撑“2.5+0.5+1”人才培养模式、长期稳定的外籍双语师资助推双语教学持续有效开展、专业教育和行业认证相结合拓展学生专业学习深度的办学特色。

专业优势:为了更好的适应IT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变化,本专业积极调整专业学习方向,目前本专业设置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JavaWeb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软件开发、Web前端应用开发等四个专业方向,很好的契合了IT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还通过多层次、多环节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训及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的创新意识,使得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高质量应用软件产品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以及编制软件工程项目文档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考研及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本专业具有各类专业实验室40多个,且和3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另外,本专业于2013年获批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目前江西省仅有两所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此项计划。

就业前景: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十二五”以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将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另外,根据多家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近五年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始终排名前三位。因此,软件行业仍然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仍然非常大,就业前景良好。

[江西省]江西东华理工大学职称,江西东华理工大学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 王琨

王琨, 男, 副处长。

主持学工处南昌校区办公室全面工作,分管南昌校区学生社区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0791-3897248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办学历史:体育教育专科专业始办于1978年,是江西省品牌专业(高等专科),2004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14年开始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体育学科)研究生。

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国家级裁判2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运动健将2人;1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7人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另有外聘知名教授2人,中小学特级教师5人。

专业特色:教学内容紧扣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教学形式上把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建立了完善的职业道德养成链、基础知识获得链、教学能力培养链、社会服务实践链,形成独特的“道德、知识、技能、经验”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突出专长教学的前提下注重多种能力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培养。

专业优势: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治学态度专一,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各一支。同时本专业与经、管、文、法、艺交叉学科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优势明显。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专业基础扎实,专项技能过硬,行业能力全面,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紧扣社会需求,兼顾相关行业需要,就业能力强,宽口径,能胜任中等专科学校及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行政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健身中心教练等工作。

东华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师资情况:现有专任教师20人,高级职称有13人,中级职称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45岁以下教师15人,拥有计算机图形图像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校级教学团队。

专业特色:与多家知名IT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专业实践与就业融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专业建设紧密依托专业优势,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拥有自主开发的多门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案例型自编系列教材,通过江西省核地学数据科学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科研平台,开展产学研结合,以学科建设促专业建设。

专业优势:本专业于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于2004年获评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江西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示范中心、电子信息类嵌入式系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计算机图形图像省级教学团队。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杭州与深圳等地区建立了多个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能够在IT行业及计算机应用相关领域进行软件设计、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相关企业、事业、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开发、应用、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近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1%以上。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江西东华理工大学职称我觉得还不错啊!给你一个该专业的情况介绍江西东华理工大学职称,你看看: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简介 地球化学专业(原矿物岩石专业)是我院的传统地学专业,1959年开始招生,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的之一届该专业也恢复了招生,但在1987年-2003年因专业招生计划调整一度停止招生。近年来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与 *** 、理论与机理研究及应用领域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地球科学领域发展和应用最广的学科之一,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专业于2004年再度恢复招生。 本专业先后评为国防重点专业、核工业部级重点学科、东华理工学院校级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师资14人,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学历和知识结构为博士8人,在职博士生2人,硕士2人,学士2人。教师队伍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享受 *** 特殊津贴2人,教师的整体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因此本专业拥有强大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地球化学硕士点、拥有现代测试技术的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JXA8100型电子探针及MAT-253型同位素质谱仪)及铀矿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合同、合作项目、国防科技项目、国土资源部、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大多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其中SCI检索10篇、ISTP检索2篇。出版专著多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地球化学原理、同位素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现代测试技术、结晶学与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应用地球化学等。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和地球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物质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及野外工作技能,具备从事地球化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和能力。在资源开发、地球化学及临近领域受到基础、应用、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身心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及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和规划管理能力,能在国家行政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基础地学、地球化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研究及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还可继续攻读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地理学以及矿物岩石材料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