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的画家有几个
安国溧—— 男,1950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原名国利,曾用名国力,字子雄,号南图踏雪道子。书画家。现为世界一级美术师。中国褚遂良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多家书画院和名誉院长。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白振奇—— 男,1955年1月生,大学学历,艺术总监,美术师。中国书协、美协会员,神宏画院副院长。
柏光林 男,1939年1月生,江苏南京人。大学学历,爱好绘画、体育。授聘于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高级名誉院士,特聘高级书画师,杰出表现证忆(画集)。
鲍岳廷—— 男,1940年9月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大学学历,爱好美术、摄影、文学。职称编审、教授。中国东方健身长寿中心主席(法人),中国长城书画研究院永久名誉院长等。
边铁生—— 男,1944年5月生,河北省保定市人。工程师。号老铁、绅弓、达如。国际美联——中韩文化艺委会委员,画圣吴道子研究会理事,荷泽地区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蔡建华—— 1930年3月生,重庆市酉阳县人,大专,现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顾问编委。
蔡建真—— 女,1958年生,苏州人。现为江苏省苏州市女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荷泽地区书画院名誉院长,中日韩新书画家联盟理事,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兼特邀书画师。
蔡正雅—— 1948年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煤矿文联理事,江西煤矿文联副主席,萍乡市书协主席、萍乡市政协委员等,并被多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副主席、高级书画师等。
曹 枫 —— 男,1922年生,江苏江阴人。大学学历,高级画师。现为世界书画协会加拿大总会理事。国际书画家画廊书画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等。
曹巍嵩—— 1963年5月20日出生,河南省焦作市人。1991年在该院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中分管宣传工作。《奋进》杂志美术编辑工作至今,组织和编辑了大量著名美术家的作品。获奖作品有:《请多些钥匙》获河南省第二届宣传画一等奖。
曹延路 —— 1930年9月生,云南内蒙县人,美术创作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业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三岁画马。十岁画关帝庙,十七岁到敦煌千佛洞临摹壁画;十九岁考入华北军政大学。1950年入朝任英语翻译。历任华北军区、总政治部、昆明军区美术编辑、创作员。
陈 琪—— 男,1961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艺名默丹。国家高级美术师。198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主攻国画、书法。
陈 设 —— 男,1942年11月生,上海人。农工党党员。大学学历,高级讲师、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协会员,江苏美协会员,江苏省版协理事,苏州版画院高级画师。
陈爱东 男,1952年5月生,甘肃永昌人。大专文化, *** 党员。助理工程师。世界书协分会理事,上海民族画院,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世纪文化艺术中心高级书画家等职。
陈安乐—— 男,1943年9月出生,重庆璧山岭 。笔名涛石。 *** 党员,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现为重庆市璧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重庆美协理事,重庆巴文化研究会理事,璧山科普美协会长,县政协委员。
陈德智—— 1944年出生于四川省兴文县。系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外名牌杂志社特聘记者,东方中日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编辑部特邀顾问编委,长白山国际书画社学术委员,国际二级书画师,四川兴文野园文艺协会秘书长。擅长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从艺三十余年。
陈国钢—— 1936年8月生,湖南省湘潭人。是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北京书画艺术函授学院教授兼理事长等。
陈金祥—— 男,1940年4月生,江苏丹江人。笔名水墨,书斋名陋室。中国国画家,古建筑彩画家。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陈景繁—— 1928年4月生,浙江省安吉人,高级美术师,毕业于北京中国函授大学国画系,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曹州牡丹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美术家传》等特约顾问编委。
陈俊凯—— 1975年10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艺名:青叶静平、青平、唿昕;字静叶;号红辣椒,海月、净植等。读中学时获一等奖。于高等专科学校之一年获地市区三等奖,此后潜心研究传统技法,系统学习历代名家名作,深得其堂奥的悟性艰难,金石、书法、国画的理论与各自风格的作品,不同的表现技法等。现职称为高级画师。
陈克良—— 男,1926年7月生,江苏省建湖人。笔名东耳,室名敬墨斋。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离休时任 *** 无锡市委对台办公室主任兼 *** 无锡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 无锡市委六届委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七届常委。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等。
陈明逊—— 男,1933年12月生,四川省安县人。大学学历,职称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授予一级美术家。
陈希仲—— 1929年10月生,四川省泸州市人。大学毕业。195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筱宁—— 男,1964年12月生,江苏东台人。笔名兰德,号溱湖居士。石龙书斋主。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现为中国紫云名士碑林顾问、国际美术联合会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张平—— 男,1961年生,四川丹陵人。美术编辑。毕业于 *** 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画报》社美术编辑。
陈子贵—— 1944年4月出生,吉林人,中级美术师, *** 党员。1984年毕业天水师专美术系,现任天水市岷山机械厂工会干部,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学术委员、画师。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国际委员。全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单桂福—— 1942年生,山东乳山市人。字景云,号龙潭齐主。大专学历。山东美协会员。部分作品及艺术传略辑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辞书。
邓 琦—— 女,1938年10月生,辽宁省锦州市人,原名邓丽珠,多年来从师于画家邓洪先生,用心之苦是不断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深入生活挖掘意境,作品中力求用笔用墨的奔放自由,追求那种毫不拘束的任性大气风格。
邓阳春—— 男,1948年11月生,四川蓬溪人。职称馆员。大学结业。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结业。省美协会员、阴平书画院院长、名誉教授、理事长。
丁景奎—— 男,1963年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家,作品获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展佳作奖。
丁芸青—— 女,1935年10月10日生,开封市人。河南省中国画院副院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美术师。曾领先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保山学院怎么样
学校很好。
保山学院(Baoshan University,BSU)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保山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永昌师范学堂”,1978年成立的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云南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专之一。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由云南省人民 *** 举办。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校舍建筑面积26.1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508.97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0.27万册;有15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在职教职工684人,全日制在校生10977人,其中本科生7946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保山学院
求南浔的历史
南浔区的历史可追溯其前身即东迁县,始建于西晋(282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历史。县境东至平望官河(今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老运河),北至太湖诸溇港,南至新市、乌镇、双林、琏市(今练市)、含山,西至湖州府城东二十八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中心城区南浔镇自南宋淳祜季年(1252)建镇至今已有757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平江(苏州)镇区成为湖州境东之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溪遂称浔溪。浔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宋宁宗(1195~1224)朝。南宋理宗时(1225~1264)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至淳祜季年(1252)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并设镇官,元末张士诚据南浔,于至正十六年(1356)筑城(南浔太尉古城距今已有653年历史)。明洪武二年(1369)拆城修建苏州城。 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云:“阛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部,实江浙之雄镇。关于“烟火万家”之说,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道光时,史志都有此记述。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南浔之成为江浙雄镇,是因蚕桑业和手工业缫丝的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1958年10月南浔与东迁、马腰、横街、北里、三长五个乡合并建为南浔人民公社,南浔镇属公社的18个大队之一。1983年由省辖湖州市郊区人民 *** 管辖,1986年撤北里乡,归并入镇。1988年,湖州市撤郊区人民 *** ,南浔直接由市领导。1992年7月,经湖州市委、市人民 *** 批准,镇区为市级经济开发区。1993年11月,经省人民 *** 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南浔水陆交通方便,鲍诊在《南浔小泊》中说:“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称之为水市。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已构成了水陆并举的交通 *** ,被誉为“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含运河段)和318国道与周围都市、镇乡相通,东至震泽、平望、上海、嘉兴,西至湖州、长兴、安吉、梅溪,南至桐乡、德清、杭州,北至太湖东、西洞庭山、苏州均有水、陆路相通。镇辖的16个村也已通了公路。邮电通讯已形成传真通信、电子传真、程控直拨、移动 *** 等现代化通讯 *** 。便捷的交通、邮电既有利于商品的交换,又有利于投资开发,促进市镇经济的发展。南浔处于苏、杭、湖、嘉、沪诸大都市的中心,成为这些城市与周边镇村经济商贸的枢纽,以及湖州市临浦东开发区的前沿地位。 南浔建镇至今的漫长岁月中以经济、政治为主线来剖析,基本上可分为六个历史阶段。 一、从村落到建镇阶段。南宋初,本地仅一村落,称浔溪村,后称南林,耕桑之富已有浙右,且为行商坐贾荟萃之所,淳祜末立南浔镇,这表明镇的形成,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此后直至明万历中,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日益发展。 二、明万历至清中叶雄镇阶段。南浔七里(辑里)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曾多次改进缫丝 *** ,明万历(1573---1620)间对育蚕、植桑、缫丝等又进行技术革新,如培育了名闻中外的莲心种,制成了3绪丝车等,因而七里湖丝声名鹊起,杭、嘉、湖、苏所产生丝均冠以七里之名。清乾、嘉年间,七里丝行销范围除江南外,经明州(今宁波)、广州大量外销日本及欧美。史家称:人明,“蚕桑之利,其盛于湖”。“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时,镇境“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可见蚕桑种植经济的盛貌,而七里丝之畅销,又与蚕桑业、手工缫丝业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镇村经济的繁荣,“江浙之雄镇”为民间之共识,史家之定论。 三、江南名镇阶段。近代,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 战争失败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湖丝贸易以南浔为重要集散中心,在全国生丝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光初及同治末年,南浔人先后摇成丝经,这二次革新,改变了出口“有丝无经”状态,以致对外贸易激增,并促进了缫丝业的大发展。全镇至少有十分之六以上的农民以纺经为业,丝经行最盛时达56家之多。清末民初,丝栈达42家,上海的91家丝经行中,7096为南浔人所开设。从出口贸易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上海口岸蚕丝出口总数为21176包,其中南浔出口数为13426包,占出口总数的63.396。“同治九年(1870)中国蚕丝出口达到五万担。到光绪十八年(1892)出口超过了十万担。在短短二十年,蚕丝出口量又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还是湖州辑里丝”。(《近代浙江丝绸业民族资本的发生与发展》求良儒)。在此期间,七里丝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居主要地位。 七里丝以质优量多,而畅销海内外,南浔经济由此空前繁荣,它以江南蚕丝名镇载誉国际。到清同光年间,南浔因经营蚕丝贸易而成为富豪者达数百十家,所积累的财富少则数十万两白银,多则达千余万两白银之巨,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除致力发展蚕丝外贸外,还投资盐业、铁路、房地产、典当业、银钱业和现代企业,其范围包括江、浙、皖等地。特别是雄厚的商业资本在近代上海商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上海称之为“南浔帮”的商人,其中多数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家族中的成员。如此发家致富后,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产,筑庭园书斋,以及捐资筑路造桥,兴办教育等社会公益。这些民族资本家,是伴随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他们不仅为本地,乃至中国初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一历史阶段,整个中国社会处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的时期。南浔蚕桑、手工制丝业发达,外贸兴旺,百业昌盛,市场繁荣,从性质上说,已是名噪江南的典型商业性市镇,它以生丝销售为主兼有蚕茧原料加工手工业的丝市专业为特色。清末,史家称“整个湖州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将因商业发展而新兴的南浔与传统古老的行政中心的湖州,作了鲜明对比,也概括地表明南浔镇在湖州府的经济地位。 四、民国中期进入式微阶段。这期间,七里丝面临资本主义国家机械丝的严重挑战,虽然从民国元年至23年(1912~1934)这二十三年中,七里丝出口平均数占上海出口生丝总数仍然高居38%,且在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八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和医治战争创伤,七里丝每年出口数量不减,但好景不长,民国18年开始,出口数直线滑落,23年出口数惨跌到300包。抗日战争期间,蚕丝生产又备受摧残,直至解放前,呈一蹶不振的衰落局面。作为南浔经济命脉的丝生产的萎缩,造成市场萧条,农村破产,缺粮严重,民生凋蔽状态。解放后的44年,在党和 *** 领导下,南浔经济建设历经了两个阶段,至今已建成了现代中小型工业为主体,商贸、农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的市镇。 五、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得以解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580万元,比解放初增加了11倍多。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3805.26万元,比1957年增长6.6倍。1950年,镇区仅有5家私营小厂,151家个体手工业户, 南浔文园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革新,许多现代企业脱颖而出,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制丝、皮革、皮件、化工、印刷、食品等企业纷纷建立,工业从过去单一的丝织业跨人多门类的渠道。农业从解放前的单季稻发展到春花连作稻三熟制。194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仅为5618.5吨,亩产193.5公斤。到197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119.9吨,亩产704.5公斤,分别增长3.4倍和3.64倍。蚕茧,1949年年产54.2吨,到1977年达到239.2吨,猛增44倍。但由于受到“大跃进”的折腾,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以及计划经济的制约,经济建设的速度是缓慢的。 六、1978年开始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南浔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创了新的前景。工业总产值,逐年呈滚动式递增,198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3.22亿元,比1978年增长8.4倍,其中镇村工业总产值从406.78万元,提高到1亿元,增长了24.7倍。商品零售总额从3334.23万元,提高到1.98亿元,增加了4.9倍。农业总产值从1022万元,提高到1313万元,增长了29%。其中蚕茧从215.2吨,提高到436.29吨,增加了1倍,粮食、油菜生产也连续增长。工业内部结构则起了根本性变化,1988年全镇已拥有工业企业183家,职2211749人,并形成机电、制革、皮革、制丝、化工为主体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同时,村办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到117家。出口创汇1847.98万美元。全镇储蓄总额增加到4931.29万元,比1978年增加了18倍,十年的发展变化,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经济才能发展,才能使工、商、贸、农生产保持高速度,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1990年至今的三年来,镇党委和镇 *** ,根据 *** 南巡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镇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实现经济建设快速、高效发展。 1992年,工业已形成制丝服装、制革皮件、通讯电缆、建材、家电、轻工业机械六大系列,工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实现利税4885万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10096和6496。其中镇村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利税1820万元,分别增长了两倍。商品零售额达4.6亿元;村办工业的发展,有力保证了农业稳定丰收,粮食总产量23000吨,蚕茧总产量665吨,为历史上更高年份(1930年)总产量250吨的2.65倍。全镇三年累计上缴国家财政9392万元,比前三年增长13%。城镇建设也有很大发展。新区泰安路、嘉业路、适园路等初步竣工;以皮货、农贸、建材、水果为中心的新商业区日益兴旺,城镇建成区由1989年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2.5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人民生活相应提高,村民人均收入达1600元(按:全国为784元);镇区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达3000元(按:全国为1826元);年末城乡储蓄达1.7亿元,比1989年增加一倍。1992年7月,市级南浔经济开发区建立,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仅半年时间,引进项目68个,新办中外合资企业14家,总投资2567万美元。 南浔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其中许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卓有建树,影响及于乡里以至海内外。 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人,宋、元、明、清时期,浔籍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专家、学者80多人。当代,浔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240余人,现任中央委员、候补委员3人。 历史上,南浔有“诗书之邦”和“镇志之乡”之美誉,许多名人著书立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如朱闺祯著有《涌幢小品》、《明史概》、《皇明纪传》等;董斯张著有《吴兴备志》、《广博物志》、《七国考》等;陈忱著有《后水浒》;董说著有《易发》、《西游补》以及大量诗集。清代有著述问世的南浔人达280余人之多,其中许多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著,如“南浔三先生’’的施国祁撰有《金史详校》、《金源札记》等;邢典撰有《书城杂著》等;扬凤苞撰有《十八家晋史纂》、《补正湖州诗录》;沈轰撰有《新疆私议》等;董蠡舟撰有《三国志杂校》、《补五代史汇误》、《十六国史摭逸》等;董恂撰有《古今医籍备考》、《两宋宫闺词》、《南浔蚕桑乐府》等;沈鹞撰有《地道记》、《台湾郑氏始末注》等;纪南星撰有《痘科集腋》等。明末至民 国,撰写镇志蔚然成风,达十余部之多。总之,南浔名人著述不胜枚举,其学术研究及著述领域包括经史、天文、史地、志书、水利、农艺、蚕桑、医学、乐律、音韶、六书、金石、书画、诗词等等。有史家说,南浔“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诚不为过。 历代许多浔籍官员吏治廉明,为民称道者颇不乏人。如明万历东阁大学士朱国祯,在朝时反对魏忠贤专权弄国。辛酉(1601)他创均田均役,贫民得苏。戊申(1608)、甲子(1624)等年,江浙大水,他力主减赋税以解民困。万历刑部主事张斗,以不畏权势,秉公执法而著名于当代。明末任徽州推官的温璜,召集义勇在绩溪、黄山等地抗击清兵而殉难。清雍正时,任湖南华容知县的董炎,在抗洪时身先士卒,同时对苗民赈粮,苗民颂其德,说:“非董公,吾族无遗种也。”他死后,民众立祠以祭祀他。乾隆时,任风山知县的张升吉在台湾大田奋击日本侵略者。道光、咸丰年间历任清廷驻韩、法、葡、日、比等国参赞、领事等职共12年的吴尔昌,能维护民族尊严,不稍屈挠而进行外交活动。 南浔人民具有光荣的反抗侵略的革命传统。如清康熙年间复社领袖之一的董思;辛亥革命期间以巨款资助孙中山同作革命经费的张静江、庞青城、庞莱臣,参与攻打上海制造局的周柏年,以及在经济等各方面全力支持秋瑾从事革命的徐自华姐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许多浔籍儿女,投身疆场,张新华(女)等烈士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前夕,党的地下组织在浔成立,同时党的外围组织和南浔中学的爱国人士也积极开展工作,共同为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解放后,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1992年党员1807名,他们在镇党委领导下,按 *** 要求,团结同志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现代,南浔还涌现许多杰出的专家,诸如体育教育家徐一冰,新中国之一代飞机设计师徐舜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陆志韦、屠守锷,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桂世镛,教育家、实业家顾乾麟博士,作家徐迟等等。至于浔籍具有高级职称的各界人士,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有所建树,并在多方面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科技是之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有赖于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摇篮则是各级各类学校。据此,南浔历届镇党委、镇人民 *** 承前启后,重视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近年来,全镇实施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和巩固率小学平均达到97%,中学达9296;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已形成配套发展 *** ;还设置了叔苹、刘湖涵、振奋和倪萍荪等四个奖学金基金会,全镇尊师重教蔚为风气,教育效果显著,多次受到市、省、国家教委的表彰。 综观建镇以来近七个半世纪的历程,南浔在风雨中沿着历史发展的轨道前进,镇民在生产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曾写下辉煌一页。但解放前,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围绕着单一的蚕丝产销而兴衰,缺乏回旋余地,更由于受旧社会的生产关系束缚,以及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与先进生产技术的挑战,导致经济日渐衰落的后果。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 *** 的领导下,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镇民走上了宽广的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44年来,南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的成绩,先后多次受到市、省、国家的褒奖。其中卫生、教育、群众体育、村镇建设、农村科普、医院管理等11个方面获得全国先进。文化管理、法庭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等10个方面获得省级先进。1991年,浙江省人民 *** 评定南浔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经济浪漫主义》)。纵向比较,解放44年来,南浔在社会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中所作出的功绩,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包括工业、农业、商业、财贸、城建、交通、邮电、文教、体育、卫生、社会治安,以及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全镇人民生活水平,都硕果累累。其中以经济支柱的工业而论,1992年总产值为7亿元,1993年跃升到12.8亿元,为解放初的231.7倍。特别自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全镇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每年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且呈跳跃式趋势。镇规划1994年工业总产值目标为18亿元,1995年达到26亿元,预测都可望实现,这表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史无前例的。事实雄辩地证明,南浔的成就,是符合列宁的论断的。诚如一些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所说,南浔是上海周边地区、太湖南岸的江南经济重镇。1992年和1993年,南浔先后被湖州市、浙江省批准为市级、省级经济开发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化改革的新的起点,它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起到促进和改革作用,也为吸引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前程如锦,形势喜人。
编辑本段四象八牛
(富商) 清末民初整个南浔区丝商云集,菱湖,南浔,双林都是中国的四大丝市之一,商贾云集,尤以南浔镇之四象八牛为典型。 南浔浔湖(江蒋漾)新城
南浔镇四象八牛,即“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清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刘大均《吴兴农村经济》:“南浔以丝商起家者,其家财之大小,一随资本之多寡及经手人关系之亲疏以为断。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百万以上者称之曰‘象’。五十万以上不过百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二十万以上不达五十万者则譬之曰‘狗’。所谓‘象’、‘牛’、‘狗’,皆以其身躯之大小,象征丝商财产之巨细也。”。南浔“四象八牛”之说,属于民间说法,根本无正规的统计和详细记载,七十二墩狗仅仅是泛制指。“四象八牛”之说,反映南浔自南宋淳年(1252)建镇,浔溪、南林、设镇官、南浔,耕桑以富,行商坐贾荟萃,为江南雄镇。 南浔“四象八牛”,都以湖丝发家---《元和郡县志》记载:“湖州外开贡丝布”。早在唐开元年间,湖丝已成为贡品,形成产业---《宋史·食货志》中称:“茧箔山立,续车之声连屋相闻。”。南宋湖丝已出口国外,《嘉泰吴兴志》载:“湖丝遍天下”之说了。辑里湖丝更驰名于国内外,因为辑里湖丝质地洁白细匀,富有拉力,优于其他湖丝,如《南林报国寺记》中所载:“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古称南林)。当时的湖丝生产和质地就数南浔了,清道光年间的诗人董蠡舟在《蚕桑乐府》中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天时地利以营丝而富,光绪间成豪绅大户“四象八牛”。 刘镛为“四象”之首,据传刘镛的财富达二干多万两银子之多,被誉为四象中“刘家的银子”之美称。30年代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 当刘镛发迹后,深感列祖以来,都缺少文化,虽有财,但无禄,不上门第,故亟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使他的四个儿子都能进入仕途,刘镛也因儿子的及第,恩封为通奉大夫,达到了荣宗耀祖的目的。刘镛还把女儿嫁给一品大学士徐甫的儿子为妻,另-个女儿嫁给蒋锡绅之子清学部总务司郎蒋汝藻为妻,使刘氏更加光耀了门第,在南浔成了一户有钱有势的大户。 张颂贤(1817-1892),据传他的财富仅次于刘家,占四象之第二位。字竹斋,祖籍徽州休宁,其父张维岳在南浔开一小酱盐店为生。张维岳有两个儿子,张颂贤为老二。张颂贤善经营,遂从事丝业后,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并开设了“张恒和丝行”,营丝发家后,又着眼于盐务,为盐业界巨头,据张謇《乌程张封公墓碣》:“同治初元,私贩充斥,引滞课绌,盐法太坏。巡抚召商集议,颂贤连约诸商,收余姚岱山之私,轻课减价,以阴敌缘江并海之私。于是商利益滋,官课以充,而家亦日益丰大。”张颂贤有二个儿子,长子张宝庆,字质甫;次子张宝善,字定甫。 张钧衡,字石铭,系张宝庆的独生子,张颂贤的长孙。张钧衡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承袭祖业后,经商有方,产业盛丰。他奉母至孝,在自家宏丽的园林“适园”内,为母建佛堂,供玉佛,让母焚香拜佛,还建造一座石塔,篆刻唐柳公权书《金刚经》。张静江,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静江,号饮光,另号卧禅,系张颂贤次子张宝善之子。张静江早年参加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为革命捐款效劳,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文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张静江,是 *** 四大元老之一。张颂贤的两孙被誉为四象中“张家的才子”。 四象中还有庞云曾(金字傍,1833---1889),字芸皋,原籍浙江绍兴,父为师爷,庞云曾也为丝业行学徒出身,故通晓蚕丝经营之道,发家后,开设了“庞怡泰行”,在经营中,结识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在合伙做蚕丝生意的同时,还与胡雪岩同做军火生意,为左宗堂向洋商购买军火。庞云曾有官场朋友的帮忙,后又通过李鸿章,使儿子庞元济在光绪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旨恩赏举人,特赏庞云曾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故被誉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之美称。庞云曾还仿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南浔开设了规模较大的“庞滋德”国药店,并建有药栈和制药工场,直至现在老字号的“庞滋德”药店还开设在南浔宝善街上。庞云曾有三个儿子,长于庞景麟,早夭。次子庞元济,三子庞元澄。庞元济,字莱臣,别号虚斋,光绪六年(1880)秀才,授例刑部江西司郎中之职。元济,镇人都称他庞莱臣,他善于绘画和古画鉴赏,为国内外有名的古画鉴赏家和收藏家。解放前,中国古代书画只要盖有庞虚斋的鉴定印章,就可认定是真品,连外国收藏家,也愿以重价购买。庞元澄,原字清臣,后改青城,-号渊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他致力于教育和创办医院,并提倡西医。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马相伯为 *** 帝国主义势力干涉我国教育,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改复旦大学),青城列名复且公学募捐公启。元澄也是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会员,是同盟会上海支部核心人物之一。 顾福昌(1796一1868),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的四象之一,国学生,因排行第六,创业后,被称为顾六公公。顾福昌早年的家境也属清贫,弃 学从商,起初摆个布摊。后至南浔邻镇江苏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兼营蚕丝后发家,与洋人往来后,遂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经理洋务。并开设顾丰盛丝号,属南浔丝商中发迹最早的一家。 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上海滩上唯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并成了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还大做房地产生意,被誉为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 顾福昌有三个儿子,长子顾寿松,字容斋;次子顾寿藏,字子嘉;三子顾寿明,字颂三。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顾氏三兄弟继承父业,经营蚕丝,以顾寿减最有声望,曾任上海丝业公所董事长,有名的爱国教育家顾乾翰先生就是顾福昌的曾孙。 邢庚星,是南浔八牛之首,开设邢正茂丝经行,后易名为恒顺丝经行。并开设典当,为南浔开设当铺最多的一家。 周昌大,一名味诗,字乐耆。祖籍浙汇余姚,乾隆中迁浔,开设申泰丝号和申昌丝号,镇人都以周申泰称呼他家,南浔八牛之一。 邱仙槎,字其深,开设启昌丝经行。南浔八牛之一。 陈煦元,原名熊,字竹坪。是一位有名的丝事通,外设裕昌纪经行,南浔八个之一。 金桐,字竹庭。早年弃学就商于上海,成为丝事通,营丝发家。他的大儿子金寿亦,号称“小金山”,南浔八牛之一。 张佩绅,开设源泰丝行,曾在上海商业银行总行任营业部主任。南浔八牛之一。 梅鸿吉,字月槎。开设恒裕丝经行,其子梅展中,开设南浔最早的用机器生产的丝厂,南浔八牛之一。 邵易森,开设森大丝经行,在上海设有邵月记丝号,出品青狮牌丝经。镇人称他为邵森大,南浔八牛之一。 南浔镇的七十二墩狗,包括南浔的四乡。在镇上的有:邱茂泰、邱盖茂、邱义昌、邱德升、沈涂记、沈永昌、沈永丰、沈天长、李恒德、李万顺、李德茂、吴晋昌、吴其昌、吴永记、朱宠茂、朱广隆、庄恒庆、邢丰记、卜同昌、韩怡昌、桂致和、潘泳记、潘大顺、张丰泰、张恒丰、徐世兴、徐惠和、许仁昌、谢森元、刘通德、庞同顺、丁昌记等,都数是开设丝经行致富的。四乡有北小圩张家、桥下张家、吴楼张家、斜桥(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温家、子嘶湾陈家、藏谷桥王家等。
编辑本段沈万三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其父,乃自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的沈祐。见叙于刘三吾《坦斋集》卷下〈沈汉杰墓志铭〉:“[沈]汉杰之先,吴兴人,家南浔。其大父祐,始徙今姑苏长洲之东蔡村,因家焉。二子:长讳富,字仲荣,即万三公。次讳贵,字仲华,即万四公。仲华二子:德昌其长,汉杰其次。汉杰复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庄。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庄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
有关中国的烈士的事迹
抗战烈士向抗日战争中牺牲江西张永昌高级职称的国军将领致敬!向所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战士致敬!
张自忠 上将 李家钰 上将 郝梦龄 上将 唐淮源 上将 陈安宝 上将 王甲本 中将
武士敏 上将 冯安邦 上将 佟麟阁 上将 吴克仁 上将 黄梅兴 中将 蔡炳兴 中将
张本禹 少将 梁鉴堂 少将 姜玉贞 中将 杨 杰 少将 刘家麒 中将 郑廷珍 中将
庞汉桢 中将 秦 霖 中将 官惠民 少将 刘眉生 少将 吴继光 少将 夏国璋 中将
饶国华 上将 萧山令 中将 朱 赤 少将 高致嵩 中将 姚中英 少将 李兰池 少将
易安华 少将 司徒非 少将 刘震东 中将 王铭章 上将 范廷兰 少将 杨 怀 少将
刘桂五 中将 陈钟书 中将 扈先梅 少将 周 元 少将 李必蕃 中将 杨家骝 少将
范筑先 少将 徐积璋 少将 李国良 中将 张胥行 中将 王禹九 少将 唐聚五 少将
马玉仁 中将 钟 毅 中将 燕鼎九 少将 张雅韵 少将 蒋志英 少将 谢晋元 少将
王竣 中将 梁希贤 少将 陈文木已 少将 寸性奇 中将 陈忠柱 少将 金崇印 少将
石作衡 中将 赖传湘 中将 李翰卿 中将 朱世勤 中将 戴安澜 中将 王风山 少将
胡义宾 少将 周 复 中将 彭士量 中将 许国璋 中将 孙明瑾 中将 卢广伟 少将
王剑岳 少将 陈济恒 中将 史蔚香复 少将 齐学启 少将 高志航 少将 张数桢 少将
尉迟凤岗 少将 吴国璋少将 庞泰峰 少将 赵锡章 中将 方叔洪 中将 萨师俊 上校
毛岱钧 少将 胡文臣 少将 赵渭冰 少将 邹慕陶 少将 黄启东江西张永昌高级职称,少将 林英灿 少将
郑做民 中将 张 敬 少将 刘世焱 少将 朱实夫 少将 吕旋蒙 少将 黄继光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 —— 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 *** 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牺牲的高级指挥官名单(全)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阵亡的31位正团职以上指挥员
(一)代军长,副军长(4 名)
1 李湘 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67军代军长,1952年7月8日在朝鲜病故。
2 吴国璋 安徽省金寨县人,1919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39军副军长,1951年10月牺牲。
3 饶惠谭 湖北省大冶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23军副军长,1953年2月牺牲。
4 蔡正国 江西省永新县人,1909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50军副军长,1953年4月12日牺牲。
(二)师长(3 名),副师长(1 名),师参谋长( 3 名)
1 罗春生 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40军第118师师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2 李雪瑞 湖北省茶陵县人,1914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67军第200师师长,1951年7月牺牲。
3 王 珩 河北省任丘县人,1911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炮兵第8师师长,1951年7月24日牺牲。
4 蔡启荣 河南省商城县人,1919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17日牺牲。
5 胡乾秀 湖北省阳新县人,1916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20军第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牺牲。
6 薛剑强 江苏省涟水县人,1922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牺牲。
7 汤景仲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40军第118师参谋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三)团长 (20 名)
1 赵鸿济 山东省掖县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团长,1950年12月10日牺牲。
2 张端胜 山东省博山县人,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26军第77师第230团团长,1950年12月29日牺牲。
3 郑希和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42军第126师第378团团长,1950年12月牺牲。
4 王德荣 江苏省人,1901年生,中国 *** 党员,炮兵第 1师第11团团长,1951年2月牺牲。
5 宋崇魁 山西省和顺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12军第34师第106团团长,1951年4月23日牺牲。
6 洪定太 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 *** 党员,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团长,1951年4月27日牺牲。
7 田润身 山西省怀仁县人,1918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4月牺牲。
8 邓仕均 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63军第187师第559团团长,1951年5月20日牺牲。
9 吴彦生 中国 *** 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5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0 储绍孟 河北省博野县人,1915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65军第194师炮兵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1 赵大海 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空军第4师第12团团长,1951年7月9日牺牲。
12 隗永文 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65军第 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9月牺牲。
13 卢炳德 安徽省五河县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汽车第1团团长,1952年3月13日牺牲。
14 曹国英 河北省安国县人,1916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 团长,1952年3月22日牺牲。
15 汤福亭 山东省荣成县人,191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31军第93师第279团团长,1952年8月10日赴朝参观见学时牺牲。
16 贾广和 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空军第15师第43团团长,1953年2月牺牲。
17 王宪堂 河北省沙河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炮兵第33师第407团团长,1953年6月2日牺牲
18 樊玉祥 河北省灵寿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员,空军第15师第45团团长,1953年6月22日牺牲。
19 康致中 陕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 1953年6月26日牺牲。
20 赵文全 山西省代县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 *** 党员,空军第6师第16团团长, 1953年6月牺牲。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27 08:37 红岩烈士江西张永昌高级职称:费巩 张露萍(女) 冯传庆 杨光 张蔚林 王席珍 陈国柱 赵力耕
罗世文 车耀先 谢葆真(女) 尚承文 朱念群 柳启松 许建业 李大荣
韦德福 王丕钦 龙光章 彭如松 秦跃 狄文海 吴学正 熊世政
杨虎城 宋绮云 徐林侠 宋振中 杨拯中 陈然 成善谋 王朴
雷震 兰蒂裕 华健 楼阅强 齐亮 杨虞裳 唐虚谷 蒋可然
王敏 吴奉贵 陶敬之 黄楠材 陈以文 朱麟 周成铭 石文均
何忠发 袁尊一 明昭 张文端 张泽浩 张远志 左国政 游宗象
尹慎福 谯平安 李群 邓致久 邓兴丰 胡友犹 盛超群 李青林(女)
江竹筠(女) 杨汉秀(女) 阎继明 张醒民 章培毅 易仲康 陈诗伯 王树林
伍时英 杨 翱 黄宁康 陈邦文 郭重学 刘笃君 郝跃青 屈懋修
粟立森 盛腾芳 颜昌豪 曹文翰 唐茂传 张孟晋 王 屏 张守正
王德伟 张铭新 李承林 苟明善 唐慕陶 邵全安 周致钦 李怀普
李维田 许盛清 袁德朗 李惠明(女〕彭灿碧(女) 胡其芬(女) 朱世君(女) 胡芳玉(女)
汪进仪 张现华 黄位贤 郑继先 邓积玉 赵家鳞 廖模烈 张朗生
苟悦彬 伍大全 蒋开萍 张学云 周后楷 陈丹墀 段定陶 刘祖春
陈子金 涂鑫源 张力修 何敬平 蒲小路 刘文蔚 周鸿钧 赖德国
胡作霖 杨华友 陈用舒 李仲炳 何雪松 赵时衡 聂 滨 黄玉清(女)
荣增明(女) 张静芳(女) 罗娟华(女) 古承铄 刁侠平 郭俊铎 廖瑞卿 蔡梦慰
郑寄松 吴正钧 陈 贻 程谦谋 陈尧能 李健民 刘石泉 卢秉良
冉思源 荣世政 李仲弦 余祖胜 韩秉炀 张德明 丰伟光 向成义
唐建余 陈鼎华 李铭山 陈作仪 杨泉新 黄铁材 李维邦 李子伯
张国雄 叶正邦 马秀英(女)左绍英(女)陈继贤(女) 邓惠中(女) 程仿尧 胡其恩
胡剑峰 付立志 薛传道 邵文征 文学海 潘仲宣 何懋金 邓 诚
周殖藩 何伯梁 杨子龙 陈柏林 廖忠良 刘振美 张永昌 马正衡
张鹏程 王锡敏 师韵文 张光伟 李明辉 夏惠禄 沈迪群 席懋昭
扬积超 付绍裔 张兆琦 朱 镜 李 泽 黎功顺 胡小威 李犹龙
毛锡霖 史德端 陈少白 唐玉琨 高天柱 唐征久 丁鹏武 艾文宣
蒋启平 周显焘 白深富 沈君实 刘德惠 王 钧 唐文渊 陈本立
张文江 高精益 黄绍辉 潘鸿志 韩子重 吕 英 陈俊卿 周尚文
陈仲书 杨光沛 许晓轩 谭沈明 丁地平 刘国鋕 文 泽 宣 灏
李仲达 石作圣 冯鸿珊 陈河镇 黄显声 陈兴宥 周均时 王白与
周从化 黎又霖 *** 李英毅 黎洁霜(女) 胥良 李宗煌 高力生
司马德麟 彭立人 高明 涂天应 韦延鸿 单本善 谭 讷 赵晶片
钟 奇 张蕴咸 岳德明 王坤荣 聂 晶 孙一心 韦廷光 周去非
艾仲伦 谢汝霖 钟凌云 胡仁杰 张 中 曹仲蕴 向梅卿 李泰生
封忠孝 顾雪庄 陈公旦 黄细亚(女) 王有余
狄燕芳 回答采纳率:45.5% 2010-03-27 08:33 姓名 职衔 殉国时间 地点
佟麟阁上将, 29军副军长 1937 07 28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 132师师长 1937 07 28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 9军军长 1937 10 16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 54师师长 1937 10 16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 67军军长 1937 11 09 上海松江
高志航少将, 驱逐司令 1937 11 21 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 11 21 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 11 26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 145师师长 1937 11 30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 5战区2路游击司令 1938 02 22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 122师师长 1938 03 17 山东腾县
邹绍孟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 03 17 山东腾县 赵渭滨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 03 17 山东腾县 范庭兰少将, 豫北别动队5总队长 1938 03 28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 04 22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 05 09 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 23师师长 1938 05 14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 05 14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 114师师长 1938 06 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 09 23 山东 冯安邦中将, 42军军长 1938 11 03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8 01 13 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 03 07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 之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 03 07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 79军参谋处长 1939 03 26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 29军军长 1939 05 06 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 05 18 河北平台山 韩炳宸少将, 山东13保安区副司令1939 01 09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 江苏1路游击司令 1940 01 03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 197师师长 1940 01 25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 2军副军长 1940 02 03 广西昆仑 关钟毅中将, 173师师长 1940 05 09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 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 05 16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40 05 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 豫南游击5纵队司令 1940 05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 新27师师长 1941 05 09 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 新27师副师长 1941 05 09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 新27师参谋长 1941 05 0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 3军军长 1941 05 12 山西县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 12师师长 1941 05 13 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 09 16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 70师师长 1941 09 06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 190师副师长 1941 09 24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 新3师副师长 1941 09 25 甘肃 李翰卿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 09 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 98军军长 1941 09 29 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 30师师长 1942 05 04 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 30师副师长 1942 05 04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 200师师长 1942 05 26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 45师师长 1942 06 23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 07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 08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 鲁苏战区主任 1943 02 21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 02 21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长 1943 05 山东 江春炎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 07 04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5师师长 1943 11 15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 150师师长 1943 11 21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 预10师师长 1943 12 01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 骑8师副师长 1944 05 05 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 05 21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 05 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 05 21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 06 10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 79军军长 1944 09 07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 131师师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 桂林司令部参谋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 31军参谋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 05 13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 3战区1突击队司令 1945 06 浙江孝丰。
疯子无双 回答采纳率:6.2% 2010-03-27 09:21 伍时英 杨 翱 黄宁康 陈邦文 郭重学 刘笃君 郝跃青 屈懋修
粟立森 盛腾芳 颜昌豪 曹文翰 唐茂传 张孟晋 王 屏 张守正
王德伟 张铭新 李承林 苟明善 唐慕陶 邵全安 周致钦 李怀普
李维田 许盛清 袁德朗 李惠明(女〕彭灿碧(女) 胡其芬(女) 朱世君(女) 胡芳玉(女)
汪进仪 张现华 黄位贤 郑继先 邓积玉 赵家鳞 廖模烈 张朗生
苟悦彬 伍大全 蒋开萍 张学云 周后楷 陈丹墀 段定陶 刘祖春
陈子金 涂鑫源 张力修 何敬平 蒲小路 刘文蔚 周鸿钧 赖德国
胡作霖 杨华友 陈用舒 李仲炳 何雪松 赵时衡 聂 滨 黄玉清(女)
荣增明(女) 张静芳(女) 罗娟华(女) 古承铄 刁侠平 郭俊铎 廖瑞卿 蔡梦慰
江西信丰县历史
地处赣州南部,居贡江支流桃江中游。东邻安远,南靠龙南、定南、全南,西连广东南雄,西北接大余,北界南康、赣县,距南昌495公里,距赣州78公里,距广州376公里。
政区沿革: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属豫章郡,西晋属南康郡,隋时属虔州。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是为建县之始。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年),因与福建省泉州南安县同名,故改名信丰,取“人信物丰”的含义,沿袭至今。
政区划分:全县辖16个乡镇(其中13个建制镇),1个工业园管委会,263个行政村。
政区人口、面积:全县总人口73万余人,其中非农人口21万。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
嘉定镇、大塘埠镇、古陂镇、大桥镇、新田镇、安西镇、小江镇、铁石口镇、大阿镇、油山镇、小河镇、西牛镇、正平镇、虎山乡、崇仙乡、万隆乡。共有28个居委会、260个村委会。
嘉定镇 面积:320k㎡ 人口:150988人 邮编:341600 代码:360722100
辖南山、人民路、解放东路、胜利路、建设路、圣塔路、马鞍山、府前路、花园路、星村等10个居委会,水东、水北、同益、花园、长生、黄坑、白石、土墙背、山塘、胜利、十里、焦坑、游州、黄家坑、柏树芫、上七里、水西、太平上、水南、马路坑、镇江、竹仔岭、老屋里、上坑、月岭畲族、柏树、洞高、黄丰、楼下、周坝、龙舌、桐木、代屋、金龙、金华、庄高、彩光等37个村委会。镇 *** 驻东岳庙。
大塘埠镇 面积:208k㎡ 人口:58010人 邮编:341606 代码:360722101
辖大塘埠居委会,大塘、万星、长岗、樟塘、沛东、新龙、合兴、仓前、羊马、六星、和丰、坪石、星金、贵兴、光甫等15个村委会。
古陂镇 面积:311k㎡ 人口:33189人 邮编:341611 代码:360722102
辖古陂居委会,古陂、新屋、李田、茶坳、枫树、黎明、天光、阳光、太平畲族、余村、中坑、墩高、大屋、圳玄、石背等15个村委会。
大桥镇 面积:91k㎡ 人口:20563人 邮编:341612 代码:360722103
辖矿区、新圩等个2居委会,竹村、新塘、中塅、青光、大桥、八角等6个村委会。镇 *** 驻营下。
新田镇 面积:242k㎡ 人口:24789人 邮编:341613 代码:360722104
辖新田居委会,新田、百石、下江、新明、周坑、欧古、金鸡、铜锣丘、德坑、库背、花历、坪地山等12个村委会。
安西镇 面积:171k㎡ 人口:41182人 邮编:341608 代码:360722105
辖安西居委会,大星、安芫、桐梓、上迳、莲丰、兰塘、岗背、窑岗、禾星、香山、兰田、田垄畲族、崇墩、热水等14个村委会。
小江镇 面积:232k㎡ 人口:34252人 邮编:341603 代码:360722106
辖小江居委会,小江、井塘、柳塘、芫坝、山香、新庄、下围、莲青、排高、内江、湖东、铺下、圳下、老圩、中兴、新店、罗吉等17个村委会。
铁石口镇 面积:86k㎡ 人口:39569人 邮编:341605 代码:360722107
辖铁石口、高桥矿区、赣南水泥厂等3个居委会,建华、长远、坝高、芫甫、铁石、上塘、极富、寨背、江背、九龙、细车、坳丘、高桥、乙口等14个村委会。
大阿镇 面积:95k㎡ 人口:44134人 邮编:341618 代码:360722108
辖大阿居委会,大阿、金星、芫峰、明星、官洞坑、东风、太平围、禾西、民主、莲塘、禾秋、川风、阿南、谷山、西江、兴禾、光明等17个村委会。
油山镇 面积:146k㎡ 人口:17985人 邮编:341613 代码360722109:
辖红米塅居委会,红米塅、坑口、新水塘、油山、长安、老屋下、幸福、兴隆等8个村委会。
小河镇 面积:105k㎡ 人口:36923人 邮编:341622 代码:360722110
辖小河居委会,小河、仁和、十村、旗塘、兰坳、长陵、塘背、河口、志和、新芫、五村、五星、土庄、联群、大江、光荣、罗坑等17个村委会。
西牛镇 面积:245k㎡ 人口:53958人 邮编:341615 代码:360722111
辖西牛居委会,西牛、牛颈、虎岗、柳树、老屋场、上龙、长龙、前山、老山铺、沅和、新苗、天龙、铺前、坳上、年丰、中村、巩桥、白兰、新建、丫叉桥、黄泥、塝塘、曾屋、五羊、双溪、星村、严坑、东甫、中星、石头塘、高丘、中端等32个村委会。
正平镇 面积:166k㎡ 人口:53762人 邮编:341619 代码:360722112
辖正平居委会,正平、坝上、中坝、九渡、芫庙、梨坑、石坳、黄田、联合、深坑、庙下、共和、仙济岩、正坳、晒禾、新黄、潭口、藤岭、球狮畲族、咀头等20个村委会。
虎山乡 面积:200k㎡ 人口:18140人 邮编:341609 代码:360722200
辖隘高居委会,隘高、中和、土仔坳、樟树、龙州、小寨、中心、虎山、古城等9个村委会。乡 *** 驻隘高圩。
崇仙乡 面积:141k㎡ 人口:19823人 邮编:341602 代码:360722201
辖崇仙居委会,崇仙、芫坑、罗塘、寨下、山坑、山坝、西水、迳头、东水、老龙、荫桥、桥头、邓岗、布水等14个村委会。
万隆乡 面积:119.1k㎡ 人口:23296人 邮编:341623 代码:360722202
辖万隆居委会,万隆、寨上、红星、立新、石店、田心、高坎、廖洞、禾江、龙头、柏枧、李庄、廖下等13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属豫章郡,西晋属南康郡,隋时属虔州。唐永淳元年(682年)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是为建县之始。天宝元年(724年),因与福建省泉州南安县同名,故改名信丰,取“人信物丰”的含义。
历史名人信丰,古有“比屋弦歌”之誉,江山代有名人。明、清两代,有进士25人,举人66人,在外县任七品官以上的有82人。明代进士价任两浙(今浙江省)巡抚时,疏浚南湖,灌田万亩,创立武林书院,讲学其中,清廉爱惜,享有盛誉。为缅怀其业绩,浙江人民特建“甘公祠”供人瞻仰。进士黄德温,曾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平生廉洁,刚正不阿,号称“一代豪杰”。进士黄润,23岁授翰林院庶吉士,任职9年,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任四川仪陇县知县时,兴利除弊,政纪严明,人不敢干以私,有“铁知县”之美称。清乾隆年间,为郡中文士称誉的“信丰黄氏三世”——黄虞、黄文汾、黄世成、其诗文皆有法度,卓然成家,声振文坛。民主革命时期,有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著名革命烈士郭一清、郭同薪、黄 *** 、曾纪财、肖凤鸣、肖牡丹和社会贤达邱道东、张绮山等。当代,有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 的钱益民;有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一贯对党忠诚的革命老干部朱赞珍、李绪龙;有全国政协委员、我国之一个发现摩拉氏菌新种的女研究员邱明庆;有著名作家郭晨。还有在台湾的著名水彩画家许汝霖、书法家刘太希和国画家张笃孝等。
(以出生先后为序)
黄闰传略
黄闰,字期余,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卒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幼年好学,聪敏过人,16岁为举人,20岁中进士,23岁授翰林庶吉士,一时名声大振,朝野同撩都很钦佩。在翰林院任职九年,因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而被派遣出任仪陇(今四川省仪陇县)知县。侨职期间,兴利除弊,甚得百姓赞扬。《四川通志,名宦》中载文:“政局严明,人不敢于以私,号有铁知县”。著有《竹居吟稿》。
黄德温传略
黄德温,字伯里,生卒年不详,明正统六年(1441年)中举人,十三年中进士。初任考功司主事。平身廉洁,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在朝廷为官司时,内侍王振乘皇帝外出打猎时,出言诽谤朝臣,德温当皇帝、群臣之面,将王振批杀,血溅朝衣,被称为“一代豪杰”。在兵部武选司任主事时,上疏弹劾武臣中攀附权势、升官发财的人,武选司遂得清正。后降职在镇江府(江苏省镇江)掌马政时,黄得温查出镇江府的土豪劣绅鲸吞了数百亩牧地,这些土豪劣绅用百镒巨金行贿,他拒不接受,坚持将被鲸吞的数百亩牧地收回镇江府所有,黄德温病危时,教育儿子丧葬从简,“以此治吾丧,毋从佛事,以坏家法”。卒时,家国中有遗著《慎庵集》。
甘士价传略
甘士价,字维藩,号紫亭,本县龙舌甘家坳人,后迁导城郊水东坊。生于明嘉靖年间(约1545年),卒于万历成戊申年(1608年)。甘士价自幼好学上进,孜孜不倦,为人所称道。旧志上说他“家贫力学,具文武资”,“弱冠通籍政事”。明万历元年(1573年)癸 科中乡试举人;次年赴京应甲戊科会试,他因不循务名实的“句读和”“时文”(即八股文),力主经世致用,悉心时务,帮在会试中以中庸序语应考见黜,榜上无名。至万历五年丁丑科,以特奏名,经复试,始中沈懋学榜进士。初知黟县(今安徽),以廉能调丹阳县(今江苏),后又擢山东道御史(官居五品)。为御史时,朝廷间有些官司员不以国计民生为务,日事争讦,勾心斗角。士价乃以“和表”上疏,强调团结,大得朝野称许。其检阅山海、居庸、紫金三关及蓟密、永昌、保定等处。励将饬 ,招兵买马,贮粮备草,整顿财政,对加强边防、防止外敌入侵起了一定作用。已丑年(1589年)升为湖北按察史(正三品,为一省司法长官)。其时,当地发生大饥荒,士价设法赈济灾民。辛卯年(1591)调江苏按察史,他不畏 *** ,为民除害,名振一时,不久,又掌河南道印,他认真清理积案,整顿司法,政绩显著,进大理寺左少卿(全国更高司法审判机关之副长官)。已 年(1599年)为右 都御史巡抚凤阳。甲辰年(1604年)调两浙(浙东、浙西)巡抚。
在两浙巡扶任内, 是甘士价一生最光辉的时期。《浙江省通志》载:他一到任就选用贤能,淘汰冗员,禁止宴会、娱乐、嫖赌、溺女等恶习。自己以身作则,生活俭朴,禁止滥加税收,并开行商以通有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仅疏浚南湖就能灌田万亩。他还在杭州创立武林书院,经常讲学其中。他教育学生要反复实践,各尽人道,近则福家乡,远则福邦国,在 序则为良土,登科目则为贤臣,退而不仕则与人共勉于善,以维世风,戊申年(1608年),浙江省发生200年来所未有的特大水灾,士价疏留糟粮十万担,请发帑金赈济, 缓织造,经苏民困,救万民水火。同年10月,召人为大理寺卿(全国更高司法审判机关长官,从二品)。但终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未能赴任。为缅怀他和功绩,经朝廷核准,要杭州府芝松里武林书院之阳建立了《甘公祠》,供人瞻仰。甘士价墓御水东九子岭。万历四十三年遗江西而政司赣南岭北道叶其藩论祭,有祭文一篇,建国后,九子岭的甘士价墓尚保存完好,惜于“文公大革命”中被毁。
甘士价从政30多年,大部分是在外地度过的。在本县的业绩,主要有明万历年间重修嘉定桥,并置田租500石为护桥之用。旧县成载有他的《重修儒学记》、《请发帑金赈济和宽织造疏》和《抚浙勉在会诸生文》等专著。
黄世成传略
黄世成,字培山,本县新田人。生于清康熙四年(1705),卒于靖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弟子,博学有文 ,与祖虞、父文汾,被郡中文士推崇为“信丰黄氏三世”。
世成27岁人郡 研习经学古文,颖悟异常,深得督学李钟侨器械重,并被礼聘作阅试。次年,他考中 贡被选送京城 试,到过京城后,因尚 方苞的学说而奔门受业。他性情恬静,在师方苞的几年间从不出入公卿之家,一心为学。后在太学期间,得到大学士朱轼、祭酒孙嘉淦的赏识,被期望为“他日社 臣”。乾隆元年,世成登二甲进士,官礼部主客司主事。于是一时名儒重臣争相引荐,如保奏入词馆修三礼,保举宣谕,以博学鸿词荐,以理学、以经荐,均为世成所辞。在朝 做官司不久,世成惜母 回到故乡,以后便再也没有出去做官。他以明经讲学为乐,闭门著书于其家。
世成平生穷治诸经,著述甚丰。有诗文集50卷,《经解》8卷,《耳目志》2卷等,并协修过吉水、赣县、信丰等三县县志,但多亡佚。所存诗文,多为描写故土风情及经说之属,读来亲切有味。信丰,古有“比屋弦歌”之誉,江山代有名人。明、清两代,有进士25人,举人66人,在外县任七品官以上的有82人。明代进士价任两浙(今浙江省)巡抚时,疏浚南湖,灌田万亩,创立武林书院,讲学其中,清廉爱惜,享有盛誉。为缅怀其业绩,浙江人民特建“甘公祠”供人瞻仰。进士黄德温,曾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平生廉洁,刚正不阿,号称“一代豪杰”。进士黄润,23岁授翰林院庶吉士,任职9年,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任四川仪陇县知县时,兴利除弊,正纪严明,人不敢士以私,有“铁知县”之美称。清乾隆年间,为郡中文士称誉的“信丰黄氏三世”——黄虞、黄文汾、黄世成、其诗文皆有法度,卓然成家,声振文坛。民主革命时期,有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著名革命烈士郭一清、郭同薪、黄 *** 、曾纪财、肖凤鸣、肖牡丹和社会贤达邱道东、张绮山等。当代,有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 的钱益民;有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一贯对党忠诚的革命老干部朱赞珍、李绪龙;有全国政协委员、我国之一个发现摩拉氏菌新种的女研究员邱明庆;有著名作家郭晨。还有在台湾的著名水彩画家许汝霖、书法家刘太希和国画家张笃孝等。
邱道东传略
邱道东,字振斋,原名邱玉麒,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本县万隆乡黄鸡坑,后迁至黄泥乡丫叉桥居住。年幼时勤奋好学,13岁便是县学附生,后中文秀才,并才入江西优级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历任信丰县教育会会长、省议员、南昌市 *** 秘书、省财政厅秘书、省建设厅秘书、 *** 建设厅厅长、省裕民银行常务重事、 *** 董事长等职务。民国36年当选为信丰县国人大代表。
民国初年,邱道东在信丰和同人创办了信丰县简易师范和乙级农业学校,后任省立第四中学教员。他在执教期间,教学住址,对学生要求甚严,并资助过贫困学生就读。遗有《物理学》教材和《俗语随抄》、《论语新编》、《诗集》等著名。
北洋军阀统治江西时,邱道东被选为江西省议会议员,他常察 *** 间疾苦,敢于直言义论军阀政权弊端,被同人称为议会“四大金刚”之一。后因选举制度日趋腐败,金钱代替民意,邱道东毅然离去议会,往广东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结识了许多革命志士。
北伐军奠定时,邱道东出任南昌市 *** 秘书,曾与市长李尚庸一道动员户捐款,支援南昌八一起义。在担任江西省裕民银行董事时,曾拨用银行资金,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熊式辉任江西省主席后,为便于财政之聚敛,执意改组裕民银行,屏弃商股,专为官办,并委亲信出任初民银行董事长和行长。邱道东以商股董事 *** 董事长之职责,仗义力争,并抗拒熊之任命。无奈熊以 *** 权力相压,斗争失败,邱道东愤而退归家乡,转为兴办实业。
邱道东还善于书法,其楷书、行书均遐迩闻名。
民国37年(1948年)4月,因患中风病,邱道东在赣州病故,终年64岁。江西省知名人士欧阳武先生(解放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长)为其遗像题词云:“公貌铁面银牙,公德白璧无瑕,不做官良可夸,不敛财尤可嘉。” [编辑本段]文教卫生 全县有各类学校327所,在校学生近10万人,是全国“两基”教育达标县。创办了全市唯一一家县级党报《信丰报》,建成了全市首家MMDS微波发射站,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1997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87名,其中中、高级职称1127名。1978年以来,共有2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地)奖励。全县有气功、门球、钓鱼、信鸽等10多个体育协会,有业余体校1所。1990年以来,共获全国比赛金、银、铜牌3枚,省级比赛41枚,地(市)比赛160枚。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33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4人,拥有病房床位1115张。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信丰工业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已形成了“自然资源丰富、工业行业齐全、知名品牌增多、工业后劲增强”的特点。闻名全国的赣南麦饭石、储量丰富,质量上乘,主要集中在该县金盆山乡;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达7000多万吨,位居全市之首;稀土品种繁多,且极具特色,中钇富铕混合氧化稀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居全国领先地位;森林面积302万亩,活立木储量320万m3,树木品种多样,材质优良,是赣南主要林区;信丰是“中国脐橙之乡”,被誉为“四大特产”的脐橙、烤烟、红瓜子、萝卜及甜玉米等是该县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经过多年的工业结构调整,现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建材、制衣、制药、煤炭、化工、林产、稀土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县现有工业企业达488家,从业人数达28333人。“铁石”、“圣塔”水泥、麦饭石酒、千喜片、陈香胃片、“森仕”服饰等产品被评为国优、部优、省优产品,成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江西诚志信丰药业有限公司被市 *** 授予“2001年度更佳企业”称号,总经理杨泽基也同时摘取了市 *** 授予的“2001年度优秀经营者”和“突出贡献奖”桂冠。 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0.65亿元
信丰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日平均气温19.5℃,天霜期298天,年均降雨量1510mm,年均日照时数1839小时,具有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耕地以第四纪红壤、花岗岩及冲积地发育的土壤为主,土壤耕作性、持水性及保肥性能较好,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全县农作物总面积10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0.9万亩,总产19.9万吨;油料作物9万亩,总产1.3万吨;甘蔗1.5万亩,总产5.5万吨;烟叶2.4万亩,总产0.25万吨;中药材0.4万亩;蔬菜、瓜类18.5万亩,总产25.2万吨。年出栏生猪20万头,家禽存笼850万羽,水产品总量1.5万吨。
全县主要有优质稻、烟叶、甘蔗、食用菌、商品蔬菜、甜玉米、瘦肉型生猪、西瓜(红瓜子)、特色养殖、中药材、萝卜等几大产业,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建立了以大阿、古陂、大桥为主的甜玉米基地,以嘉定、大阿、小河为主的优质稻基地,以安西、虎山、万隆为主的西瓜基地,以大阿、小江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以桃江河沿岸为重点的萝卜基地,以大阿、嘉定、西牛为重点的瘦肉型生猪特色养殖基地。几年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为断加大,粮经比例已调整到55:45,种养业优良品种的比重逐年提高。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45亿元。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精神文明花团锦簇。信丰县城区规模迅速扩大,高楼林立,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是“江西省卫生县城”。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联接城乡千家万户,跻身“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京九铁路和105国道构成交通大动脉;京九光缆纵贯全境,形成以程控交换、光纤传输为主的现代化通讯网;华中大电网供给充足电力;县自来水厂日产水4万吨。
交通运输:全县交通便利,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穿过县境5个乡镇,境内全长65公里,北上可至赣州、南昌、阜阳、商丘、北京,南下可至广州、珠海。有省养公路6条,共305.52公里, 县乡公路33条,共1452.35公里。桃江流经县内85.3公里,上溯龙南,下达章贡区.信安、信雄、信池3条省道穿过县内9个乡镇,总长90余公里。
县乡公路均实现油(砼)路化。赣粤高速公路贯穿县境60余公里。县城汽车站每天都有大、中客车发往赣州、广州、深圳、珠海、南海、中山、揭阳等大中城市。全县有货车约1000辆,可承运整车、零担货物至全国各地。
铁路:京九铁路贯穿县境约70公里,在县城中设有客、货站(火车站邻站前工业园),北上可至武昌、郑州、合肥、北京、苏州、上海、杭州,南下可至广州、深圳、汕头、东莞、惠州。客运站日接发旅客列车19列,货运站日吞吐量可达1000多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