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和职称等级互认的 *** ?
职称是什么江西省职称职业资格衔接?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吗?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这篇告诉你
1、什么是职称
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江西省职称职业资格衔接的主要标志
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江西省职称职业资格衔接,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江西省职称职业资格衔接的评议和认定。
职称评审结果是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2、不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工作
能申报职称评审吗?不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江西省职称职业资格衔接,可以申报职称评审。
职称评审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非面向单位、系统内部组建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均向民营企业平等开放。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可在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的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或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进行职称申报。
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民营企业 *** 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3年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申报职称,其创业和 *** 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被派驻外地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可按有关规定在派驻地申报职称评审。
3、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是否相互认同?
目前,我国的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已有效衔接。
为避免交叉设置,减少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人社部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统筹研究规划了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框架。
在职称与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初级、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
江西省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
评审职称基本条件:
助理工程师 (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以上。
工程师 (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2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3年以上。
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满五年。
各省市对优秀人才和有重大贡献的人才有破格申请的政策。
(详细条件可在江西省 *** 官网查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评定流程:
申报审核,评议组或评审专家评议,评审,评审结果公示,评审结果确认
职业资格与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将有效衔接
【导读】12月25日,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体制机制改革意见,意见是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而此意见的发表对于职业资格与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意见具体内容
(1)推进职业等级制度有效衔接,实现等级和岗位序列相互比照,明确等级认定渠道。
(2)鼓励用人单位建立多种职业技能岗位。
(3)建立健全的技能人才晋级制度。
(4)支持用人单位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将工资分配、薪酬增长与岗位价值、技能素质、实绩贡献、创新成果等因素挂钩。
2、原文链接
3、具体实施
今年上半年,职业资格与职称单向打通。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职业资格后,直接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不需要再进行申请职称评选。
全国多个省份已明确发文跟进,北京市规定,取得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等46项职业资格,即认定其具备相应层级的职称,具备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河南省规定,取得一级消防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14类职业资格证书和注册执业证书,即对应中级职称,可申报考核认定高级工程师。
江西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吗?
12月11日电 江西省将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中小学教师、卫生等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须有乡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
这是记者从江西省人社厅11日召开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申报中、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工程、工艺美术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对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理论性强、研究属性明显的职称系列,推行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强化论文质量。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统一要求。
同时,江西完善职称框架体系,细化职称系列专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信息技术、航空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职称评审专业;并健 *** 称层级设置,对目前未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在职称与职业资格衔接方面,实施意见明确,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专业、层级的职称,可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已实行全国、全省统一考试的初级、中级职称,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减少重复评价。
证书可以直接对应职称?职称与职业技能可以“互评”?
2019年2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
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工程技术领域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工程技术人才取得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职业资格分级设置的,其初级(二级)、中级(一级)、高级分别对应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未分级设置的一般对应中级职称,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增设正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和助理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
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按照两类人才贯通条件大体平衡、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原则,搭建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在工程技术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可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可免于理论知识考试,注重技能水平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工程技术人才各层级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坚持科学评价。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分类制定评价标准,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工程技术人才多出原创性高水平成果。
科学对待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和影响因子排名等仅作为评价参考,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统一要求,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根据需要自主确定。
1、职称等级:
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和助理级。
员级职称--技术员
助理级职称--助理工程师
中级职称--工程师
副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
正高级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2、职称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
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
职业资格分级设置的,其初级(二级)、中级(一级)、高级分别对应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
未分级设置的,一般对应中级职称。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改进评价方式: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
综合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确保非公有制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平等参与职称评审。
研究生获得工程类专业学位的工程技术人才,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专业职称评审。
4、各层级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
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
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
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
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
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5、加快推进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探索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查询验证。
6、在条件成熟的工程技术领域,探索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7、国家增设正高级工程师之前,各地自行试点评审的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要按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确认。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