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有本科么?
有2020江西理工大学职称的。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官网-学院概况-学院简介:“学院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机器人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4个普通本科专业和软件工程(机械电子)等6个背景方向本科专业2020江西理工大学职称,在校本科生人数1460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21人。学院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主动优化专业设置,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彰显学院办学特色,2020年计划招生专业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机器人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普通本科专业和软件工程(智能制造)1个背景方向本科专业,计划招收本科生438人、博硕士研究生28人。”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商学院官网-学院概况—学院简介:“商学院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现有专、 *** 教师50余名,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设有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工商管理(MBA)和工程管理(MEM)五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程(会计学)、软件工程(电子商务)、软件工程(金融学)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和一个中外合作专科专业(会计)。”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官网—学院概况—学院简介:“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83年南昌校区成立的工民建系和1999年成立的计算机系。2009年成立软件学院,2016年,学校机构调整成立软件工程学院,2018年加挂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2020年,学校机构调整,软件工程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更名为软件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2009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招生,现面向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工程、工程管理3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软件工程专业包括软件开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4个方向。学院招收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接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测绘科学与技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院聘请2020江西理工大学职称了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邹北骥、刘安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喻莉等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2020江西理工大学职称我院硕士生导师。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形成2020江西理工大学职称了1系4教研室、1实验中心和1个研究院的体系构架。”所以你不要被别人给误导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有几个教授
信息工程系现有教师31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6人。
机电工程系现有专 *** 教师3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8人,副高以上职称7人,讲师13人。
建筑与资源工程系现有专 *** 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工程师12人,8位教师具备双师资格,在读博士1人,硕士11人,在读硕士5人。
经济管理系现有专、 *** 教师25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注册会计师及高级会计师3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共主持、参加各种课题20多项,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册。
文理系现有专 *** 教师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0人,讲师26人。
“教学型教授”给职称评定带来什么
“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这是江西理工大学最近设立的工作岗位。教授分出类型,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江西理工大学决定试行新的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拿出小部分职称指标授予符合“教学
事实上,就全国范围而言,江西理工大学此举并非首开先例。此前,武汉大学就设立过“教学型教授”岗位,旨在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评聘教授职称创造公平环境;同济大学则通过设置“专业建设责任教授”岗位,实现“教学型教授”享受与“科研型教授”同样的待遇;天津师范大学也曾在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评选“教学型教授”。而在这些措施实行前后,相关讨论更是时有所见,比如北大教改之时,有论者就建议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以便改革循序渐进、顺利推行;又如,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教学出色却只以“讲师”终其一生的悲情遭遇,引发过关于教学、科研与职称晋升的大讨论。这些先期的尝试和讨论,实际上构成了此次江西理工大学职称评定改革的大背景。
近年来,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颇受诟病,诸如评审标准过于僵化、行政主导色彩过浓、教学与科研比例失衡等,都是舆论剑锋所指之处。这些弊病,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彼此牵扯、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讲课再好也评不上教授”的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现下的职称评定虽包括了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以及教学成果等几方面的标准,但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要求显然占了压倒性优势,由此写论文、出专著、搞项目几乎成了晋级的不二选择;而跟着这个指挥棒,教师自然也就埋头于数量指标,轻视教学实践。硬性指标的指挥和教师的偏向,两个方面互为强化,就易形成“教授不教书、教书的难评教授”的现象。“教学型教授”的出现,在制度之内单辟了一条路径,有利于解决科研与教学失衡的毛病,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江西理工大学的尝试,又为这种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