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的职称(记者、编辑)是怎么评的?
新闻类江西编辑职称评定的职称(记者、编辑)申报条件\x0d\x0a第十条学历资历条件\x0d\x0a(一)高级记者、高级编辑\x0d\x0a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江西编辑职称评定,取得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x0d\x0a(二)主任记者、主任编辑\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江西编辑职称评定:\x0d\x0a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记者、编辑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x0d\x0a2、获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取得记者、编辑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x0d\x0a(三)记者、编辑\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记者、\x0d\x0a助理编辑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x0d\x0a2、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后,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x0d\x0a辑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x0d\x0a(四)助理记者、助理编辑\x0d\x0a参加工作后,获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x0d\x0a(五)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x0d\x0a1、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可直接认定记者、编辑资格。\x0d\x0a2、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1年见习期满;或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可直接认定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x0d\x0a第十一条外语(古汉语)、计算机、继续教育条件\x0d\x0a(一)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或省统一组织的古汉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x0d\x0a(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x0d\x0a继续教育证书。\x0d\x0a第五章能力业绩条件\x0d\x0a第十二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条件\x0d\x0a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十一条外,还要具备下列三项条件:\x0d\x0a(一)能力条件\x0d\x0a1、具有广博的新闻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和明显专长,能够解决采编工作中重大疑难问题,在全省新闻界有较高知名度。\x0d\x0a2、主持过5次以上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典型报道,或组织策划过5个以上重要专栏、专版、专题节目,并取得突出的创新成果。\x0d\x0a3、每年采写的稿件不少于80篇,或编审的稿件不少于400篇,或采写、编审的稿件合计不少于300篇,其中,被本单位评为好稿的不少于20篇(在新闻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内采写、编审的稿件合计不少于300篇)。\x0d\x0a4、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下同)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3篇(每篇不少于500字,或时长不少于20秒,下同),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的,每年不少于30篇。\x0d\x0a(二)业绩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获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省级以上 *** 特殊津贴;或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或入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培养工程。\x0d\x0a2、获中国新闻奖二等以上奖1项,或三等以上奖2项;或获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二等以上奖1项,或三等以上奖2项;或获省级好新闻一等奖3项。\x0d\x0a(三)论文著作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译著),1部(若系合著则本人撰写不少于10万字,下同)。\x0d\x0a2、在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3篇(每篇不少于2500字,下同)。\x0d\x0a3、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4篇(其中国家级不少于1篇)。\x0d\x0a第十三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破格条件。\x0d\x0a破格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条和第十二条第(一)款外,还要具备下列两项条件:\x0d\x0a(一)业绩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x0d\x0a院特殊津贴。\x0d\x0a2、获长江韬奋奖(正式奖);或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以上奖2项,或三等以上奖3项;或获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以上奖2项,或三等以上奖3项;或获中国新闻奖三等以上奖1项和省级好新闻一等奖2项。\x0d\x0a3、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有重大创新成果,在省内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并经省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鉴定认可。\x0d\x0a(二)论文著作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译著)2部。\x0d\x0a2、在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4篇。\x0d\x0a3、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6篇(其中国家级不少于3篇)。\x0d\x0a第十四条主任记者、主任编辑条件\x0d\x0a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x0d\x0a七、八、九、十、十一条外,还要具备下列三项条件:\x0d\x0a(一)能力条件\x0d\x0a1、具有较丰富的新闻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新闻专业的某一方面有研究和专长,能够解决采编工作中的复杂疑难问题,在省内新闻界有一定知名度。\x0d\x0a2、主持过3次以上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典型报道,或组织策划过3个以上重要专栏、专版、专题节目,并取得较丰富的创新成果。\x0d\x0a3、每年采写的稿件不少于120篇,或编审的稿件不少于300篇,或采写、编审的稿件合计不少于250篇,其中,被本单位评为好稿的不少于10篇(在新闻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内采写、编审的稿件合计不少于250篇)。\x0d\x0a4、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1篇,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工作的,每年不少于20篇。\x0d\x0a(二)业绩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获市级以上青年拔尖人才称号。\x0d\x0a2、获中国新闻奖三等以上奖l项;或获省级好新闻一等奖1项,或二等以上奖2项。\x0d\x0a(三)论文著作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l、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译著)1部。\x0d\x0a2、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3篇。\x0d\x0a第十五条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破格条件\x0d\x0a破格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条和第十四条第(一)款外,还要具备下列两项条件:\x0d\x0a(一)业绩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获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省级以上 *** 特殊津贴;或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或入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培养工程。\x0d\x0a2、获中国新闻奖二等以上奖1项,或三等以上奖2项;或获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二等以上奖1项,或三等以上奖2项;或获省级好新闻、一等奖2项。\x0d\x0a3、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有较大创新成果,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并经省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鉴定认可。\x0d\x0a(二)论文著作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译著)1部。\x0d\x0a2、在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2篇。\x0d\x0a3、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国家级不少于1篇)。\x0d\x0a第十六条记者、编辑条件\x0d\x0a申报记者、编辑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七、八、九、十、十一条外,还要具备下列三项条件:\x0d\x0a(一)能力条件\x0d\x0a1、具有较系统的新闻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新闻采编实践经验,能够较好地采编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x0d\x0a2、参与过5次以上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报道或5个以上重要专栏、专版、专题节目的策划,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x0d\x0a3、每年采写的稿件不少于120篇,或编发的稿件不少于200篇,或采写、编发的稿件合计不少于150篇,其中,被本单位评为好稿的不少于5篇(在新闻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内采写、编发的稿件合计不少于200篇)。\x0d\x0a(二)业绩条件\x0d\x0a获省级好新闻二等以上奖1项,或三等以上奖2项。\x0d\x0a(三)论文著作条件\x0d\x0a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1篇。\x0d\x0a第十七条记者、编辑破格条件\x0d\x0a破格申报记者、编辑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x0d\x0a九条和第十六条第(一)款外,还要具备下列两项条件:\x0d\x0a(一)业绩条件\x0d\x0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0d\x0a1、获市级以上青年拔尖人才称号;或获省级好新闻一\x0d\x0a等奖1项,或二等以上奖2项,或三等以上奖3项。\x0d\x0a2、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有创新成果,产生一定社会影响;\x0d\x0a并经市级以上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鉴定认可。\x0d\x0a(二)论文著作条件\x0d\x0a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新闻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学术价值的新闻专业论文不少于3篇(在县级新闻单位工作的不少于2篇)。\x0d\x0a第十八条助理记者、助理编辑条件\x0d\x0a申报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十一条外,还要具备下列两项条件:\x0d\x0a(一)能力业绩条件\x0d\x0a系统学习过新闻基础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掌握\x0d\x0a采访、编辑等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并取得一定的\x0d\x0a工作业绩。\x0d\x0a(二)论文著作条件\x0d\x0a在市级以上正式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过有一定见解\x0d\x0a的新闻专业论文或采编札记。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编辑如何评职称
编辑评职称,不看“发稿”看“发表”。这一实行多年似乎是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却颇有商榷之处。 按照有关规定,评副编审除了“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某学科有较深的研究,有一定水平的著译(或编辑了一批好书)”;评编审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广博”外,还要“对某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有较高水平的著译”。虽说没有“著译”,只要“编辑了一批好书”,也可以聘为副编审;但在实践中,不止编审,就是副编审,有无发表“著译”与发表“著译”多寡,越来越成为职称评审的决定性指标。其他条件相同,有“著译”的先上;都有“著译”,则数量多者为高。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担任编辑/副编审职务五年以上”之类的规定,其他条件如何,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而难以判定。比如,掌握多少科学文化知识才算“广博”或“较广博”?“较深的研究”与“较深的造诣”,究竟“较深”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难以讲得清,道得明。结果往往是,“集体田埋头干难得好报,自留地勤耕作名利双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本职工作没做多少或敷衍了事却因有所谓“著译”倒占了先。 然而,这貌似有理的说法,却丝毫经不起推敲。编辑与学者,各有业务范围,虽然两者密切相关,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历史上分工不发达时代的“编著”合一,在今天已经很难行得通。当今的学问是越来越专,学者往往毕其生只通一两门。所谓“专家”,所谓“对某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其实就是对其他学科不甚了了,就是科学文化知识不那么“广博”。编辑常被戏称“杂家”,其中不乏贬抑,但杂家自有杂家的优势;编辑即便没有深入研究某个问题,也不见得不能把握该问题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可能把握得更好。套用一句经笔者改造过的俗语———没吃过猪肉还没有看过吃猪肉?由于吃猪肉比看吃猪肉要费时费力,不吃猪肉就可以多看吃猪肉,还可以看各式各样的吃法,眼力自然不俗。这对一个编辑来说,就足够了。因此,说编辑没有做过专业研究,就不能胜任编辑工作,实在是没有道理。 但非常遗憾,目前学界的风尚是:“万般皆下品,惟有科研高”。编辑没有发表过科研成果,就是没有真本事,甚至被讥为“无学”。更为糟糕的是,不仅学者看不起,而且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编辑为了表示自己不比学者品位“低下”,还生造出一个新词———学者型编辑。有人甚至提出,编辑的“归宿”就是成为社会科学家或自然科学家。好像编辑只要“傍上”学者这个“大款”,就高出同辈一等;靠着玩弄辞藻,就可以攀上科研“高枝”,改变名分而身价倍增了。这不是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又是什么呢? 其实,对编辑来说,检验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是他编发的稿件质量如何,而不是他本人发表过什么“著译”。就如评价守门员称职与否,不是看他是否进了球,而是看他是否被进了球。不会踢球,不懂球场规则,当然不能做守门员,但进球并不是守门员的职责。编辑虽然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搞科研却并非做编辑题中应有之义。既然守门员经常阻止住对方的进攻,就是一位优秀的守门员;那么编辑经常编发优质稿件,严格把关,就应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先不说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大多数稿件,必须经过编辑加工才能发表;更不用说其中有些稿件,如果没有编辑亲自或提请作者反复修改与精心润饰,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发表的水平;就是那些编辑未改一字的文章,难道就没有编辑的功劳?实际上,未改一字更能体现编辑的水平,因为他有能力组到(或选择)特别优秀的稿件。古人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不战”更是编辑的真本事。由此看来,编辑不是“无学”,而是“有学”,而且是大大的“有学”。 如果某位编辑大才大智,编辑工作顶呱呱,又在研究方面非常出色,那自然很好。但是,我们能因为某位守门员有打前锋的实力且进过球,就将进球作为评价守门员的标准吗?如果足协规定,凡是没有进过球的守门员,一律不得评为“优秀”甚至应定为“不称职”,又如何呢?而这种“以尺量米”用学者标准要求编辑的荒唐规定,竟出现在一向以讲理著称的学界,岂非咄咄怪事。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编辑搞科研是好事,在学风浮躁的今天,也不宜倡导。当前泡沫学术大盛,除了编辑出于种种原因(比如精力放在发表“著译”上)不能严格把关,对学术泡沫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编辑本身是不是也制造了不少泡沫?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编辑生产的泡沫更容易作为“成果”推出。故编辑搞研究对提高水平就是有益,也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应提倡与鼓励,更不可作为其任职条件。因为这样做必然要产生一种误导,促使编辑都向科研方向发展。不止增加泡沫,而且使那些真正踏实敬业、埋头苦干的编辑,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受到双重损害。很显然,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不仅背离分工原则,亦有失最起码的公道。 因此,我们对于编辑的评价,应当从“干什么吆喝什么”出发,以稿件编辑的质量好坏为标准,而不应看编辑是否发表过“著译”。当然,如果某位编辑科研能力特别强,且认为做研究特别风光,完全可以专职搞科研。若暂时无法另谋高就,作为个人爱好,搞点副业,自留地种上个三分二分的,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其前提就是,副业搞得再好,也不应作为主业的评价标准。
江西的评记者中级职称的条件
江西的评记者中级职称的条件如下
有外语条件:
“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学历、资历条件:
从事新闻专业工作时间,取得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资格后,受聘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职务3——5年以上。
这些跟不同的学历水平挂钩。
江西南昌评职称
不能评职称。。。。你的档案在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工作单位,那么就属于工人编制,要进了单位,实习后,才能转成干部编制,就可以评定职称。
而且你属于专科毕业,还不到一年,助理级职称还没到年限,必要要工作两年才能评定助理级职称。
下面的是职称评定的要求及流程:
有关要求:
1、申报对象: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公务员就不行)
2、初定职称级别及条件:
1.助理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需提供材料:
(1)拟申报职称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
(2)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四张;
4、申报程序及手续:
(1)对拟申报职称人员进行资格审核,**查验,发放《初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表》空白表;
(2)本人填写《初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表》一式二份;
(3)单位人事部门对其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将有关材料报市人才市场。
(4)市职称办审核后,下发任职资格文件和资格证书。
以后你参加工作后,等助理级的年限到了,就可以到单位的人事部门申报,后面的事情就是人事部门的事了。人事部门会对你的年限,学历进行考核,都符合助理级的条件的话,就会报到人才市场,然后人才市场会在复查一次,合格后,就会发助理级的职称证书给你。
中级及以上的职称就需要考试和论文的答辩了。
考试有: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
中级职称论文最少要一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我个人建议更好两篇。
高级职称好象是要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你。
江西省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
评审职称基本条件:
助理工程师 (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江西编辑职称评定;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以上。
工程师 (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2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3年以上。
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满五年。
各省市对优秀人才和有重大贡献江西编辑职称评定的人才有破格申请的政策。
(详细条件可在江西省 *** 官网查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评定流程:
申报审核,评议组或评审专家评议,评审,评审结果公示,评审结果确认
评论已关闭!